法律责任_违法行为_法律责任的种类(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分为)
法律责任_违法行为_法律责任的种类
一、什么是法律责任
法律责任的概念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理解,即积极意义(正面)的法律责任与消极意义(反面)的法律责任。前者是指所有组织和个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,即将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含义等同,也称广义的法律责任。
消极意义上的法律责任,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法定的义务而应承受的不利的法律后果,也称狭义的法律责任,也是现行立法所用的法律责任。
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紧密相连,三者保持着一定的逻辑关系。在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关系上,违法行为是因,法律责任是果;在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关系上,法律责任是因,法律制裁是果。违法行为、法律责任、法律制裁三者中,违法行为是首要因素,它是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原因和前提。
二、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
法律责任的认定以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事实为条件,以法律为根据。违法行为是引起法律责任的最常见、最主要的因素。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,可从违法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来分析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,都不能构成违法。
构成要素
解释
注意
违法主体
实施了违法行为、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客体的人
只有达到法定责任年龄,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,以及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,才能构成违法主体。未达到法律责任年龄的幼儿、少年以及不能理解和控制自己行为、缺乏责任能力的精神病害者,都不能构成违法主体。
违法的主观方面
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观上必须有过错
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。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,即使在客观上有不复核法律要求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,也不能认定为违法。如正当防卫、紧急避险。
违法客体
为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
如所有权关系、人身权关系等。
违法的客观方面
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及其危害后果
(1)行为具有违法性,即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,包括作为和不作为;
(2)有危害社会的结果;
(3)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联系。
三、法律责任的种类
类型
具体责任
民事责任
停止侵害;排除妨碍;消除危险;返还财产;恢复原状;修理、重作、更换;赔偿损失;支付违约金;消除影响、恢复名誉、赔礼道歉等。(牢记这10种常见的民事责任,常考点)
行政责任
行政处罚
(1)警告 (2)罚款 (3)没收违法所得、没收非法财物
(4)责令停产停业
(5)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、暂扣或吊销执照
(6)行政拘留期限【一般为10日以内,较重的不超过15日】
(7)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。
行政处分
警告、记过、记大过、降级、撤职、开除。
刑事责任
主刑
(1)管制——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
(2)拘役——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】
(3)有期徒刑——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
(4)无期徒刑 (5)死刑
数罪并罚的,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,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,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。
附加刑
罚金,剥夺政治权利,没收财产、驱逐出境。可以同主刑一起适用,也可以独立适用。【注意罚款和罚金的区别:罚款属于行政处罚,罚金属于刑事责任】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会计迷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